第二届“教育数字人大赛”大学生审理思辨活动完赛, 明星辩手将与数字人巅峰对决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25-04-28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正以惊人的速度融入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人工智能对教育究竟是赋能、变革,还是带来生态重构,其负面影响又有哪些?4月19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的教育数字人嘉年华系列活动之第二届“教育数字人大赛”大学生审理思辨活动,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武汉)圆满收官,这场盛会汇聚了各方智慧与激情,为教育的未来奏响了激昂的思辨乐章。

 

此次赛事吸引了来自国内东西南北中五个省份的五所高校以及湾西小冰的积极参与。江苏师范大学、河南郑州西亚斯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均派出五人团队参赛,湾西小冰科技公司则携数字人团队亮相,各方共同呈现了一场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思辨盛宴。

 

大赛秉持“人机和合共生・优化数智教育生态”的核心理念。辩手们来自不同地域,拥有不同的学科背景,涵盖普高、职高、研究生、专科生以及语言大模型等多样的学习经历。他们五人一组,从正反两个角度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对教育的相互影响展开审理思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数字人推进工作组组长张少刚指出,大学生的审理思辨以及人机对阵,为我们带来了不同角度的深度学习和多维度思考。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陈宇书记表示,教育数字化是推动时代变革的关键力量。计算机学院将全力支持本次“教育数字人大赛”及其大学生审理思辨活动,为参赛者提供技术与服务保障。他鼓励同学们借此机会锤炼思维,探索教育数字化的无限可能,共同照亮未来教育之路。

 

 

 

辩论采用五人赛制,从一辩到五辩,大学生辩手们围绕极具现实意义与前瞻性的议题展开了激烈交锋。小组赛辩题包括“未来AI应该占据高等教育领域的主导地位/人文关怀应该占据高等教育的主导地位”“高校教师使用AI备课工具是教学创新的体现/专业能力退化的表现”“深度学习算法推荐的学习路径会提升学生自主性/导致思维固化”,这些辩题从三大方面引发了思想的激烈碰撞。辩手们凭借激情的表达、睿智的论述和真挚的情感,充分展现出扎实的思辨功底以及对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深刻思考,比赛过程中不乏令人印象深刻的精彩瞬间。

 

正如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专家委员王光碧在即兴诗作《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辨者》中所写:“键盘轻叩,数字小冰在屏幕上苏醒,你们俯身,把语音译成晨露,让数据的根系穿透冻土,在教育的岩层里寻找光的方向。”在这场赛事中,每个昼夜都如同旋转的棱镜,将数字的碎片折射成课堂里未绽放的问号、乡村校园迟开的网络信号以及银发教师指尖的触屏温度。当思辨的齿轮与未来咬合,算法不再是冰冷的指令,而是粉笔灰里长出的二维码,是山区孩子瞳孔中游走的智能AI助学平权。看呐,辩手们举起数字人的火把,在虚实交错的峡谷间搭建桥梁,让AI听懂方言的平仄,让智能体盛开乡土的教案,让每个教育的褶皱里都流淌着数字文明的溪流。此刻,键盘成为船桨,划开信息茧房的雾霭,那些被量化的梦想正以比特为翼,从代码的矩阵里振翅,飞向荆楚的二师,遨游中国高等教育的苍茫星空。我们并非技术的仆人,而是数字麦田的播种者,当赛场上的人机互辩,所有熬夜的星光都将凝结成辩题上跳动的智慧,那是0与1编织的翅膀,正驮着教育公平的重量,在时代的版图上写下带体温的算法。

经过激烈角逐,大赛最终评选出5位明星辩手。他们将于5月17日下午,在武汉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后的中国教育技术学术大会第三分论坛上与5位小冰数字人再次展开对决。届时,双方将围绕“未来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情感联结能力/AI工具驾驭能力”这一辩题,展开一场人与机智慧的精彩比拼。让我们共同期待5月17日在华中师大的现场,见证他们在舞台上绽放出的思辨之光。